《中国应急管理报》报道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勘测队参与贵州水城“7•23”特大山体滑坡灾害救援
来源:中国安科院
发布时间:2019-08-19
次浏览

  7月23日21时许,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县鸡场镇坪地村岔沟组发生山体滑坡。灾害发生后2小时左右,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张兴凯院长紧急集合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勘测队,协调当夜把设备运往灾区,同时派出马海涛、任贵文等5名队员,协助开展应急监测和滑坡预警工作。救援期间,2套边坡雷达同时工作,勘测队安排专人24小时值守在边坡雷达旁边,每6小时向指挥部提交一份边坡雷达监测报告,为救援抢险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

  8月10日,《中国应急管理报》在第三版以“为救援安全提供监测预警服务”为标题,对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勘测队参与贵州水城“7•23”特大山体滑坡灾害救援工作进行报道。

  

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勘测队——为救援安全提供监测预警服务

  

  7月23日21时许,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县鸡场镇坪地村岔沟组发生山体滑坡。

  灾害发生后2小时左右,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接到应急救援中心值班室通知后,便紧急集合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勘测队(以下简称勘测队),立即联系距离灾区最近的S-SAR边坡雷达使用单位——贵州省消防救援总队和贵州省地质环境监测院,协调当夜把设备运往灾区,同时派出5名队员,随工作组同机赶赴现场,协助开展应急监测和滑坡预警工作。

  接到命令后,勘测队队员连夜预订机票,准备救援装备,调度边坡雷达,以最快的速度完成集合,乘坐7月24日最早的航班赶往灾害现场。贵州省消防救援总队携带边坡雷达设备于7月24日4时抵达灾害现场,并选择位于滑坡区域正前方的民房楼顶凉台作为监测点。经过安装调试,设备于当日11时开始运行,全程保障救援安全。勘测队派出的5名队员于当日14时抵达现场,协助贵州省消防救援总队边坡雷达操作人员开展三维模型建模、监测报告编制等工作。

  7月25日9时,贵州省地质环境监测院的边坡雷达设备抵达现场。12时,2套边坡雷达同时工作,为救援安全保障提供更精细、更快速的监测信息。

  在现场指挥部的部署下,勘测队队员用三维激光扫描仪及时对滑坡体区域做了三维建模,分析得出7月26日由于降雨影响,上部山体在雨水冲刷下,总体积量减少了4000立方米,下部冲沟地形内增加淤泥体积1500立方米,地形最大变化处有2.8米,位于下游缓坡段。与此同时,勘测队队员完成了雷达形变图像和三维地形图像的配准工作,根据雷达监测形变图像,将滑坡体分为滑坡体顶部剥离区、左侧冲沟堆积区和右侧冲沟堆积区三个重点监测区域。勘测队安排专人24小时值守在边坡雷达旁边,实时查看边坡雷达数据,每6小时向指挥部提交一份边坡雷达监测报告,其间共提交报告11份。

  据了解,勘测队共派出队员5人,调度边坡雷达2套,开展三维激光扫描仪扫描5次,构建三维地形图像2次。截至7月28日,其中1套雷达共采集监测数据6GB,获取形变图像384幅,出具边坡雷达监测报告11份,为救援抢险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目前,现场仍有1套边坡雷达在进行全天候监测。

  在这次救援中,勘测队调用了多种监测设备,通过多种监测数据的融合,给救援提供可靠数据。然而,在数据融合的过程中,由于数据量较大,导致实时性不够,不能快速提供多元数据融合结果。针对以上问题,勘测队队员将进一步改进数据融合算法,提升融合效率,同时升级救援装备,配备移动工作站,加快硬件运算速度。

  总结此次勘测工作,勘测队认为,在全国部署边坡雷达的措施已经初见成效,通过就近协调,大大提高了雷达的响应效率,实现了6小时抵达现场的目标,装备的技术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同时,勘测队作为国家级救援力量的作用也得到充分体现,提交的监测报告得到专家组的认可。在应急救援中心指派协调下,勘测队进一步提升了参与应急救援的实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