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有限空间作业有效持证者超2万5千人
来源:中国安全生产网
发布时间:2018-02-28
次浏览

  北京市有限空间作业纳入特种作业管理试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2010年,国家安监总局批复同意北京市地下有限空间监护作业纳入特种作业试点管理。2010年以来,市安全监管局连续开展8年有限空间安全培训考核工作,共核发地下有限空间监护人员特种作业操作证37419个,有效持证25811人。期间,我市健全完善了有限空间作业管理制度体系、安全培训体系和安全考试体系,拓宽了有限空间作业人员安全技能提升渠道,其中通过开展有限空间“职工技协杯”,一人荣获了“首都劳动奖章”称号。试点工作,大大提高了有限空间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有效预防了有限空间作业生产安全事故,进一步强化了城市运行领域有限空间作业管理。

  按照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将城轨电动列车司机等工种纳入特种作业管理问题的复函》(安监总厅培训函〔2010〕36号)的要求,2010年以来,我局开展了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培训考核试点工作。通过试点工作,我市有限空间作业生产安全事故大幅下降,从业人员素质得到了明显提升。

  期间,我市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是健全完善有限空间作业管理制度体系。印发了《地下有限空间监护作业实际操作考试标准》等一系列有限空间安全技术规范、特种作业范围、培训考核要求等制度文件。二是建立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培训体系。编写了《北京市地下有限空间监护作业安全理论知识》等培训教材;建立了114人的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培训师资队伍;依据排水、城建等大型企业的场地人员优势,建设有限空间培训基地。三是建立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考试体系。编制了地下有限空间作业人员安全操作考试标准,建立了一支106名的实操考评员队伍,建设了10家“三化”考试点,建设了300道以上的考试题库,开发建设了安全培训考试信息管理系统。四是拓宽有限空间作业人员安全技能提升渠道。从2012年开始,开展有限空间“职工技协杯”、安全技能大比武、京津冀“职业技能大赛”等人才技能提升渠道,并且技协杯中第一名获得了“首都劳动奖章”称号。

  有限空间作业纳入特种作业试点以来,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有效提高有限空间作业人员安全意识和技能。自2010年以来,本市共核发地下有限空间监护人员特种作业操作证37419个,截止目前,有效持证25811人。连续三年开展了“双打”(打击持假证和无证上岗操作)行动,有效提升了有限空间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操作技能。二是有效预防有限空间作业生产安全事故。2010年以来,本市有限空间生产安全事故呈明显下降趋势。与2009年相比,2016年事故起数同比减少3起,下降42.9%;死亡人数同比减少13人,下降68.4%;受伤人数同比减少4人,下降44.4%。2015年,仅有1起,死亡1人,死亡人数为历史最低。三是有效加强城市运行领域有限空间作业管理。“地下有限空间监护人员”纳入特种作业试点管理,有效加强了水、电、气、热、环卫、通信、广电等涉及城市运行领域的地下有限空间管理,保障了城市安全运行,大大降低了有限空间运行维护期间发生群死群伤事故。

  有限空间作业纳入特种作业试点后,工作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一是有限空间及作业人员范围较窄。目前我市仅将地下有限空间监护人员列为特种作业,但是在现场作业中有作业人员、监护人员、现场负责人、应急救援人员等四类人员,需要进一步拓宽人员管理范围。二是有限空间作业的定义有待规范。本市仅对从事化粪池、污水井、电力电缆井、燃气井、热力井、自来水井、有线电视及通信井等7类涉及城市运行的地下有限空间进行特种作业试点管理,对工贸企业和其他行业的有限空间有待进一步规范。

  下一步,我们将建议国家安监总局科学确定有限空间的概念,向总局申请拓宽有限空间及作业人员范围,并建议将有限空间作业纳入特种作业目录。